-
主持人
田伟: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今天是北京市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的专场,主题是:健康北京建设。“十三五”时期北京市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首善标准,突出北京特色,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健康北京理念深入人心,特别是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首都人民群众团结一心,风雨同舟,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北京市有关单位的主要领导,来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嘉宾: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委书记、副主任(兼)钟东波先生;
北京市老龄协会副会长孙立国先生;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黄春先生;
丰台区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陈应军先生。
下面,首先有请钟东波书记介绍健康北京建设的总体情况,有请钟书记。
-
嘉宾
钟东波:各位媒体记者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北京卫生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借此机会我把“十三五”时期北京卫生健康工作进展的情况给大家作个介绍,同时也介绍一下“十四五”的一些展望。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五年,是首都卫生健康事业奠定新发展格局的五年,是首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卫生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更加现代化,卫生财政投入大幅增加,优质医疗资源布局更趋均衡,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医疗机构公益性进一步凸显,健康北京建设持续推进,市民健康素养大幅提升,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考验,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一、首都人民健康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2019年,北京市人均期望寿命82.31岁,比“十二五”末的81.95岁增加0.36岁,孕产妇死亡率4.12/10万,婴儿死亡率1.99‰,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2.3%,健康指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二是卫生资源和服务总量持续增长。2019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数11340所,比2015年增加915所,年均增长率为2.1%。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编制床位数从2015年的5.5张上升到2019年的6.2张。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由2015年的4.4人上升到2019年的5.4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由2015年的5.3人上升到2019年的6.1人。2019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总人次为2.64亿,出院435万人次,其中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诊疗人次为6829.5万。
三是卫生健康领域法治建设更加完善。修订《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全面两孩”政策在京平稳落地;出台《北京市院前急救医疗服务条例》《北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规定》《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北京市中医药条例》等卫生法规规章4个,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31件,出台医疗卫生地方标准38个,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了卫生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是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持续优化。落实非首都功能疏解要求,适应城市布局调整,积极引导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北京城市副中心、郊区、新城等资源薄弱地区转移和发展,天坛医院整体迁出核心区具有标志性意义,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同仁医院亦庄院区扩建均已建成并开诊。严控公立医院单体床位规模,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发展。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建设“交钥匙工程”有序推进,通过对口支持、技术合作、托管等多种途径支持优质卫生资源向河北张家口、廊坊、保定等周边地区延伸,提升了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一是北京医药分开和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平稳实施。2017年4月实施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取消医疗机构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设立医事服务费,取消挂号费、诊疗费,实施药品阳光采购,规范调整435项基本医疗服务项目及价格。2019年6月,实施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主要以取消医用耗材加成和规范医疗服务项目为重点,实施“五个一”改革,即“一降低、一提升、一取消、一采购、一改善”,同时加强医疗保障的支撑作用。规范调整6621项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改革实施以来,总体平稳有序,符合预期,效果明显。2017年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以来,医药费用年增幅控制在8%左右。截至2020年10月,基层门诊量增幅连续43个月高于二级和三级医院,呈现门诊服务向基层机构分流的态势,分级诊疗效果持续向好。2019年6月实施医耗联动综合改革至2020年10月,医药费用较同期减少12.4%,门急诊次均费用、出院例均费用实施当年分别增长0.6%、2.6%,实现15年以来费用增长幅度最低,每年节省费用13亿元。开展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和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2019年节省药费约15亿元,节省耗材费用约5亿元。
二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统筹推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全面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政策,财政补助占市属公立医院收入比例在全国处于较高水平,支持了公益性功能。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三级公立医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市属三级医院全部设立总会计师岗。实施二、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建立公立医院提质增效控费关键绩效指标管理体系,开展疾病诊断相关分组评价;加强市属医院绩效考核与评价,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55项指标全部纳入市属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评价系统进一步科学规范。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更加完善。
三是中医药加速创新发展。制定颁布《北京市中医药条例》,强化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法制保障。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在33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建立中医馆,综合使用多种中医药技术方法服务群众。开展中医药健康乡村、中医药健康养老、中医药治未病和名中医身边工程等“四大工程”,组建了由2000余名中医专家组成的团队,为近200个乡村、社区的近200万居民提供中医药健康服务,374个名中医团队每周到全市33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坐诊,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服务百姓。实施提升中医药质量专项行动和中医药标准化行动,促进中医药行业质量安全。推进全市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制定北京中医国际医疗服务规范,加快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连续六年成功举办京交会中医药服务贸易板块,签约交易额近30亿元人民币。
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一是公共卫生制度体系建设更加完备。2017年,市委市政府印发《申博体育_bob电竞app-在线*官网促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奠定我市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布局。总结固化疫情防控经验做法,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2020年5月,中共北京市委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申博体育_bob电竞app-在线*官网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面向2022年、2025年和2035年,坚持首善标准,瞄准国际一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大力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2020年9月《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实施。
二是公共卫生应急能力明显提升。疫情防控监测预警能力持续提升,监测预警网络更加健全,传染病报告、症状监测系统已经覆盖全市600余家医疗机构,已将7个交通枢纽和1014家药店作为监测哨点,冷链食品、生产经营环境及快递等人员常态化监测机制更加完善;全市组建了3600人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实行7×24小时应急值守,24小时内调查完毕;全市核酸检测机构增至241家,日检测能力达到73.8万份。院前医疗急救体系逐步优化,出台了《北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院前急救站点布局更加科学,急救呼叫号码实现统一,突发事件紧急救援联动和救护车快速通行保障机制基本建成,“十三五”期间,新建急救站点89个,急救呼叫满足率达到95%。
三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进一步增强。“3+2”传染病定点救治医院布局进一步完善,储备负压病床近3000张,负压救护车增至115辆,14家市属医院17个院区发热门诊改造项目经验收目前全部实现开诊。鼠疫等重大传染病应急处置及防控能力建设项目基本完成,20项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更加规范科学。
在“十三五”的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北京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将疫情防控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方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实“四方”责任,坚持落实“三防”“四早”“九严格”,科学精准有效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北京市公共卫生体系总体上经受住了考验,检验了“十三五”期间建设成果,同时也暴露了短板和不足,为“十四五”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十四五”时期,首都卫生健康系统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提出的“十四五”时期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坚持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防范风险,更加注重提高质量和促进资源均衡配置,着力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一是落实健康优先战略。开展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在谋划社会发展的理念上、在公共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在财政投入及固定资产投资等层面,真正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治理的格局,建立顺畅高效的医防融合工作网络。
二是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实施好《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提升急救应急救援和转运能力,加强急救站点和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结合;统筹规划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加强病原检测技术方法储备;提升医院诊疗能力,加强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负压病房等设施建设,推行多学科诊疗模式,推进疾控应急体系变革创新。
三是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均衡布局。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科学布局医院疏解项目,加快卫生职业学院、市疾控中心等公共卫生项目建设,推进帮扶雄安新区建设。健全国际医疗服务体系,营造类海外就医环境,提供切合外籍患者需求的医疗保健服务。
四是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加快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聚焦“七有”“五性”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支持社会办医,推动互联网诊疗服务和互联网医院发展。打通深化医改和健康北京连接路径,开展健康联合体建设。
五是深入推进健康北京战略。推动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个人协同实施健康北京行动,提升居民健康素养,让维护和改善环境卫生成为全民的自觉行动,提升健康教育质量,重视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康促进活动,将爱国卫生工作融入社区治理,形成合力。
六是健全卫生健康法治体系。健全卫生健康事业亟需的法律制度,制定出台传染病防治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修订院前医疗急救服务条例、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条例、精神卫生条例等地方性法规、规章,以良法善治保障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健康发展。
七是提升重点人群卫生健康服务能力。积极推进儿童健康守护行动、青少年关爱行动、妇女生命质量改善等行动。坚持家庭为主、托育补充的原则,引导社会各方力量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安全规范的托育服务,构建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八是大力推进医疗卫生科技创新。完善产学研用的医药协调创新机制,引导央地协作、校企结合、军民融合。发挥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对临床研究的引领作用。加强科技创新投入,支持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完善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机制。探索研究型医院建设路径。
九是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完善中医药领域科技布局,创立中医药传承学科,开展多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加强中医药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应急救治能力。实施“新时代神农尝百草”工程,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
主持人
感谢东波书记的介绍,下面请北京市老龄协会孙立国副会长介绍健康北京的有关情况。有请。
-
嘉宾
孙立国:下面我对北京老龄工作情况作一个发布。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十三五”时期,采取积极、主动、科学应对人口老龄化措施,加强老龄政策创制,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三边四级”养老服务和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和养老孝老敬老环境建设,老龄事业和产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截至2019年底,全市常住老年人口371.3万人,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7.2%;户籍老年人口367.7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6.4%。“十四五”时期,全市老年人口将增长100万人,增速将明显超过“十三五”时期,2025年将达到500万人,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时期。
一、“十三五”时期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成就
一是老龄事业发展政策创制更加完备。“十三五”期间,我市出台老龄政策、规划100余项,形成了以市级重点规划《北京市“十三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为蓝图,以地方法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为基础,以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强老年人照顾服务、深化医养结合、加快发展老年教育、加强老年人权益维护等政策为保障的,相对完备、相互衔接的“四梁八柱”老龄政策制度体系。
二是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更加全面。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2016年至2020年,城镇职工养老金由每月人均3573 元增加到4365元,增长22.2%;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由每月人均566元增加到830元,增长46.6%;福利养老金由每月人均425元增加到745元,增长75.3%。启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2020年10月,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石景山全区。老年人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水平进一步提高,统筹建立了老年人服务补贴津贴制度,符合条件的困难老年人每月可领取100元、200元、300元的养老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可领取200元、400元、600元的护理补贴,高龄老年人可领取100元、500元、800元的高龄津贴。
三是“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牢固树立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协调发展理念,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明显。截至2020年11月,全市运营养老机构544家,其中建成运营养老照料中心235家,养老机构床位10.7万张;建设养老服务驿站1005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重点对接失能、失智、独居和高龄老人多样化服务需求,提供巡视探访、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助餐服务等基本服务。乡村文化旅居养老、城乡互助养老、农村邻里互助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蓬勃发展。本市养老项目向北三县延伸,与天津、河北联合建设武清养老基地、燕达健康城等,京津冀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四是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初步构建起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在内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框架,形成1家市级和16家区级老年健康服务指导中心的组织架构。医疗机构普遍开设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的绿色通道。在全国率先开展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累计建设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53家。老年人健康管理率已达到69.6%,65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可以享受免费体检、痴呆风险筛查(脑健康体检)以及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免费接种服务;百岁户籍老人可以享受价值3000元的居家健康服务。初步形成了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养老机构设立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等融合发展、相对成熟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全市544家养老机构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
五是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推进新一轮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增加适老化改造等内容。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市老旧住宅楼累计加装电梯1601部。截至2020年上半年,共审查保障房项目143个,均按规范要求进行了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设计,其中有26个项目约310万平方米的保障房项目,优化了养老服务设施和适老化设施的设计。城市低地板公交车、城市无障碍公交车分别占城市公交车总数的85%和73%,老年人社会优待对象扩大到60岁至64岁老年人,更多老年人享受到了优待服务。
六是养老孝老敬老社会环境氛围更加浓厚。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建成市、区、街、居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持续开展北京市“孝顺之星”“孝顺榜样”命名活动、“敬老月”系列活动、京津冀“银发达人”评选、智慧助老行动以及丰富多彩的老年人文体活动,组织“志愿北京之青春伴夕阳”志愿服务项目,加大助老结对帮扶力度,创新助老服务模式。
二、“十四五”时期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展望
围绕“七有”“五性”民生保障需求,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到2025年,老年人社会保障、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社会优待、社会参与水平进一步提升,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富有成效,基本建成与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与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相协调的具有首都特色的老年友好型城市。在五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建设老年友好的宜居之城。突出应对风险挑战,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能力,坚持不懈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推进社区适老化改造,完善为老服务公共设施,加强老年宜居环境建设。
二是建设老年友好的和谐之城。推进老龄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完善老龄工作的公众参与机制,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治理格局。加强社区和家庭支持,促进代际沟通和团结,实现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平等参与和共同发展。
三是建设老年友好的健康之城。着力构建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加快长期照护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服务。老年人健康素养切实提升,健康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
四是建设老年友好的公平之城。在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实现全覆盖的基础上,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切实保障经济困难、高龄、失能、失智、失独、空巢等特殊老年群体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服务。
五是建设老年友好的创新之城。发挥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优势,加速社会治理信息化,强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支撑。加大对老年健康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促进健康养老服务转型升级。
主持人:感谢孙会长的发布。下面有请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黄春书记介绍情况。有请。
黄春: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下午好!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疾控系统始终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宗旨,以疾病预防控制为主线,以维护城市安全为目标,持续推进首都公共卫生事业创新发展,筑牢了首都公共卫生安全屏障。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构建全社会参与机制
一是不断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社会的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体系;二是形成全社会广泛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传染病疫情防控”四方责任“,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格局;三是构建了覆盖大专院校、部队、医疗及疾控机构等高效灵敏的传染病监测网络,传染病病原检测甄别能力覆盖所有法定报告传染病。
二、传染病控制成效显著,公共卫生防线更加牢固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传染病处于低流行水平,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从2016年138/10万降至2019年的123/10万,降幅11%,2020年1至11月,全市甲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数较去年同期下降了32.8%。维持35年无脊髓灰质炎、24年无白喉、19年无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报告;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流行率为全国最低;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新报告病例数稳中有降;流脑、乙脑等疫苗可预防疾病维持在历史最低水平。
三、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慢性病防控成效明显
一是慢性病综合防控格局初步形成,全市11个区为国家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5个区为市级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二是广泛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三减三健“”万步有约“逐渐深入人心;三是慢病监测体系日趋完善,能动态掌握慢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死因监测、高危人群主动筛查管理质量逐年提高;四是慢病干预适宜技术顺利推广,全市已建立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和糖尿病同伴支持小组超过5000个,覆盖全市85%以上的村(居)委会。
四、加强能力建设,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一是环境卫生方面,生活饮用水监测网络已经覆盖全市;持续开展PM2.5对人群健康影响研究,为防控空气污染对健康危害提供科学依据。二是职业病防治和放射卫生方面,职业有害因素、职业健康和放射监测能力水平不断提高。三是营养与食品卫生方面,构建了覆盖全市的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网络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推进了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和致病因子溯源检测技术应用,完善了居民营养监测干预体系;四是学校卫生方面,积极推广中小学生近视、肥胖和传染病等适宜防控技术,完善了学生健康及相关因素的学校卫生监测体系。
五、持续推出惠民措施,全面维护市民健康安全
”十三五“时期,我市持续为60岁以上老人和中小学生免费接种流感疫苗;2018年推出了65岁以上老人免费接种肺炎疫苗的重大惠民举措;2019年HPV疫苗纳入免疫规划二类疫苗,为女性市民撑起健康保护伞。举办市民喜闻乐见的”健康大课堂“”健康科普大赛“,不断推动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我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已达到32.3%,较2008年提升了21.6个百分点,显著高于全国17.1%的平均水平。
六、强化应急能力,圆满完成公共卫生保障任务
”十三五“时期,全市疾控系统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全国首例黄热病、首例裂谷热疫情,我市首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疫情,妥善处置首起特大城市输入性肺鼠疫疫情。科学开展泥石流、暴雨洪涝灾后防疫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中非合作论坛“”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大型政务国务活动公共卫生保障任务,目前正全力投入2022年冬奥会筹备期间的公共卫生保障工作。
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市疾控系统分析推演北京疫情走势,提交风险评估和政策建议报告;建立北京首个新冠核酸检测实验室,最短时间内完成病毒全基因测序;发布全社会防疫指引105个,科普宣传覆盖60亿人次。面对新发地聚集性疫情,我们精准研判,迅速开展流调排查,在2000多万人口城市中,通过2例病例活动轨迹和环境采样分析,用16小时就成功溯源,为26天全面控制疫情赢得宝贵时间。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首都公共卫生监测体系,切实做到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不断探索疾病防控与健康促进工作新模式,坚决守护好首都人民的健康安全。
-
主持人
谢谢黄春书记的介绍。下面请丰台区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陈应军主任代表我市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来介绍有关情况,有请。
-
嘉宾
陈应军: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作为基层社区卫生机构的代表在这儿给大家介绍工作。我给大家介绍的题目是:以信息化为支撑,做实做细家医签约服务。
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于2014年1月,辖区面积4.95平方公里,服务常住人口12.1万人,其中老年人1.3万人。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依托信息化服务手段,赋能家医签约服务,全面改善辖区居民就医体验,打造具有马家堡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2017至2019年连续三年门诊量稳居全市社区第一,被评为”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全国优质服务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达到国家推荐单位标准,获国家卫生健康委表彰。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介绍:
一、建立医防融合特色团队,完善家医签约服务体系
家庭医生是群众健康的守门人,为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我中心已经形成”1+1+X“的铁三角模式,第一个”1“是家庭医生,第二个”1“是家医助理,X主要包括专科医生、社区志愿者、药剂师、康复师等。家医助理深入诊室协助家庭医生开展服务,配合完成团队签约患者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家医签约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服务可及性;设置外科、皮肤科、心血管、内分泌首席家医团队,搭建”大全科小专科“模式;率先在天坛医院全科建立”智慧家医工作室“,开创基层全科医生到三级医院出诊先河,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畅通患者双向转诊,实现综合、连续、科学的整合型健康服务。
三、掌上服务,构建全预约就诊模式
发挥信息化优势,开发”身边医生“手机APP,签约居民与家庭医生实现在线交流、视频复诊、预约挂号、化验结果查询、用药记录查询、签约建档等,做到家医服务全”掌“握。手机APP拉近了家庭医生和百姓的距离,实现了全预约就诊模式,有效引导患者错峰就诊,减少交叉感染机会。自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心预约就诊率达到90%,履约率达到80%。
四、”健康大脑“让服务可视化
率先利用”互联网+医疗“技术建立”健康大脑“智能监测平台,签约居民无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是在家里,均可通过智能化自助设备,将测量的健康数据实时上传至”健康大脑“。当签约居民血压异常时,平台能自动短信提醒签约居民或家属和签约医生,家庭医生和助理可以及时跟进处理。”健康大脑“实现了家庭医生对签约居民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测、全程掌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提升至75%。
五、智能回访让”签而有约“
中心注重在签约服务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做到签约一人、履约一人、做实一人。率先研发出”家医签约满意度回访“系统,每日回访签约居民,了解就医感受,对就医问题及时分析、整改,提升签约服务满意度。2020年研发出智能语音助手”小慧“,应用到家医签约回访中,让回访实现智能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中心还打造了血压实时监测智能回访系统,即将”健康大脑“与智能语音”小慧“信息互联互通,当患者血压达到预定危险峰值时,”小慧“即可自动智能语音外呼,及时了解患者情况,还可根据患者需求转接家庭医生,实现对签约居民24小时不间断的健康保护。
六、”互联网+“助力送药上门服务
为保障签约居民基本用药,中心试点建立”虚拟药房“,通过”互联网+“打通医院、医保和药品配送企业等各方系统,做到居家医保实时结算,实现了药品上线、配送上门、服务上位,让卫生服务更加具体直观和规范到位。通过整合人力、药品和服务资源,有效节约卫生服务成本,提高卫生服务效率,丰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物品种,解决因面积受限而无法储存较多药品种类的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适应行动不方便老年患者的用药需求,积极开展”送药上门“,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保护了重点人群。
七、硬核打造科技防疫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面对巨大的预检分诊任务,智慧家医再添助力,中心创新建立”人工智能预检筛查系统“。该系统与中心后台数据连接,通过”刷脸“实现健康宝和身份信息认证,5秒钟自动身份认定、40秒完成流行病学史调查、全程无接触预检。人工智能预检筛查系统作为智慧家医的得力助手,解决了医务人员接触风险系数高、工作强度大及医院通行效率低的困难,提升了医护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了辖区居民的就医体验,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贡献。
”十四五“期间,我中心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发挥信息化优势,进一步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就医获得感。我的发布到时,谢谢大家。
-
主持人
谢谢陈应军主任的介绍。通过几位领导介绍可以看出,五年来,北京市扎实推进健康北京建设,提升首都人民群众健康的获得感、幸福感,取得了显著成效。下面把时间交给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请大家提问,提问之前请先通报自己所代表的新闻机构名称。
-
记者
《北京日报》记者:这个问题提给市卫健委,”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作为百姓身边的健康守门人,基层卫生服务有哪些变化?谢谢。
-
嘉宾
钟东波:”十三五“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卫生工作,始终抓住”强基层“这个重点,增加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突出服务效果,基层卫生服务真正成为了百姓信赖的身边健康”守门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服务网络更加完善,”十三五“期间,按照每个街道(乡镇)设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2-3个社区配备1个站点的标准,全市建立运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602个,新改、扩建500余个村卫生室,全市实现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硬件配备水平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万元以上医用设备达到11.2万台,增长了27%。人才队伍不断充实,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在岗职工总数达到3.93万人,”十三五“期间增加了15%,其中医生达到1.34万人,护士达到9049人,专职防保人员达到3701人。
二是服务质量全面改善。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阻肺等五类慢性病患者实施长期处方服务,长处方累计服务460.1万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先诊疗后结算“服务全覆盖,免除老年人医事服务费个人自付部分金额,节省医疗费用1.2亿元;推广移动支付服务,开展检验检查结果线上查询,提供儿童预防接种分时段预约服务。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配备中医人员,100%设置中医科,100%提供中医药服务。通过开展名中医身边工程、”北京中医健康乡村“等工作,基层中医药得到普及和提升。
三是百姓获得感明显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留30%号源,推出特殊人群个性化服务包、”菜单式“服务和不同时长签约服务等新模式。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和签约服务满意度列入市委”七有“”五性“监测评价体系。基层卫生服务得到了居民认可,基层门诊量增幅已连续43个月高于二、三级医院,2020年1-10月基层诊疗量占全市总诊疗量达到51.2%,创历史新高。2020年2-4月份基层门诊量占比首次超过全市三级医疗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吸引力不断增强,全市共组建5158个家庭医生团队,签约794.5万人,总签约率为36.9%,重点人群签约率保持在90%以上,社区满意度逐步提高,2020年社区卫生综合满意度为85.2%,比2015年提高5.07个百分点。
-
记者
新华社记者:想问一下疾控中心的黄主任。”十三五“时期北京疾控有力保障了城市安全和百姓健康,经受住了新冠疫情的考验,请问”十四五“时期,疾控工作有哪些展望?谢谢。
-
嘉宾
黄春:”十三五“期间,北京市疾控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和进步,尤其是面对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全市疾控人忠诚履职,切实维护首都人民健康,保障首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社会和百姓认可。”十四五“即将开局,疾控工作要紧紧围绕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瞄准全球公共卫生发展方向,准确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同时,认真落实《申博体育_bob电竞app-在线*官网加强首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三年行动计划》所赋予的重点任务,实现全市疾控工作新发展。未来,我们重点将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构建覆盖全市各级各类医院和相关重点场所传染病动态监测系统,实现病例、症状和环境、物品及人等病原学监测信息实时汇集、分析和预警。
二是加快建设一流公共卫生人才队伍,集合首都多领域专家学者,强化专业技术指导服务职能,及时分析研判国内外新发突发传染病走势和对首都公共卫生的安全威胁,为市委市政府公共卫生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专业支撑。
三是针对新冠肺炎防控暴露出的短板弱项漏洞,显著增强疫情风险研判、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检测、健康危害因素分析干预、慢性病防控、健康宣传、应急处置等多方面能力水平,夯实疾病预防控制专业基础。
四是加快推进市疾控中心新址建设和市、区两级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最大限度满足常态化防控和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时运行的需要,筑牢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堤坝“。
五是加强公众健康知识技能传播,将勤洗手、勤通风、分餐制、常消毒、科学戴口罩、使用公勺公筷等良好卫生健康习惯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不断提升市民健康素养水平。
-
记者
《北京青年报》记者:我想问一下孙立国会长,现在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了,但是很多老年人不太会用,生活中会遭遇一些不方便,在北京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将如何采取措施帮助这些老年人解决这些问题?谢谢。
-
嘉宾
孙立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下大力气应对。当前,随着网络技术高速发展,数字应用快速崛起,这确实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也注意到,很多老年人确实存在用智能手机困难的现象,在日常的出行、就医、消费等高频场景中遇到不便的现实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市老龄办在今年重阳节期间发出了智慧助老行动倡议,呼吁政府部门、行业窗口、志愿组织、智能产业、基层社区、家庭成员、老年朋友、全体市民行动起来,打破”数字鸿沟“,与老年人共迎共享共创数字生活的美好明天!
我们还将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申博体育_bob电竞app-在线*官网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的要求,下大力气进一步优化传统服务方式,针对老年人开辟传统”非智能“绿色通道。针对近期媒体报道的老年人使用现金支付”受歧视“的问题,我们将对相关行业维护老年人权益、改进服务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有关部门严格落实中国人民银行申博体育_bob电竞app-在线*官网规范人民币现金收付行为的〔2020〕第18号公告,要求老年人高频消费和公共服务场所,不得排斥和歧视现金支付。同时,我们也要加快探讨和建立适应老年人的智能化生活模式,提供更多的适老化智能产品和服务,让老年人能用、会用、敢用、想用智能化手机,切实维护广大老年人的切身利益,让老年人在老年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中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
此外,我们还在抓紧时间拟定申博体育_bob电竞app-在线*官网支持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的九条政策,把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提高老年人生活便捷化水平。
-
记者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这个问题想提给北京市卫健委的钟书记,近年来北京是一直在推进健康北京的建设,”十三五“期间健康北京的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谢谢。
-
记者
北京广播电视台记者:这个问题想提给北京市卫健委的钟书记,近年来北京是一直在推进健康北京的建设,”十三五“期间健康北京的建设取得了哪些成绩?谢谢。
-
嘉宾
钟东波: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十三五“期间,首都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新的显著成绩,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健康北京理念深入人心,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优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十三五“期间,健康北京建设成效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制度机制更加完善。2017年,印发《”健康北京2030“规划纲要》,推动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2020年,印发《健康北京行动(2020-2030年)》,提出20项健康北京行动以及80项工作措施、115项健康行动指标。制定实施《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三年行动方案》,推进爱国卫生组织体系建设和六大专项行动。成立健康北京行动推进委员会,与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一并推动59个成员单位加强健康北京建设,在全市7029个社区(村)全部建立公共卫生委员会,实现健康北京工作网底100%全覆盖。
二是居民健康素养明显提升。在全市持续推进健康素养提升行动、全民健身行动、合理膳食行动、控烟行动等全民健康促进行动,2018年北京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2.3%,较2015年增长4.3个百分点,成人吸烟率20.3%,比2016年下降了2.0个百分点,吸烟人数减少35.8万。截至2019年,全市各类体育场地总面积5021.0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2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到49.8%。全市每年开展平衡膳食校园健康促进行动,学生体质健康达到合格以上人口比例94.63%,全市四类慢性病过早希望比例大幅降低,达到10.56%,比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平均值低7个百分点。
三是居民健康环境持续改善。开展农村污水治理以及农村户厕改造,无害化卫生户厕覆盖率达99.1%。积极打造百姓身边”15分钟健身圈“。首都无烟环境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市61家医院开设了戒烟门诊,提供服务3343万人次,市民热线受理控烟服务9.3万件,全市吸烟人群减少55.5万人,成人吸烟率由2014年的23.4%下降为20.3%,1022家单位达到控烟示范单位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授予北京市”世界无烟日奖“。
四是慢性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16区均已建成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其中11个区达到国家级示范区标准要求。建成各类示范机构1700余家,健康支持性环境800余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20000余名。开展重点癌症和心脑血管等高危人群筛查管理50余万人。居民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知晓率逐步提高,患者治疗率和相关指标控制率呈良性好转趋势;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达到46.5%;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四类主要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已降至10.56%。
五是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在市、区、街乡、社区和社会单位五个层面广泛推进爱国卫生组织体系建设,截至12月18日,全市已建设18.1万个基层爱国卫生组织,各个社区和村、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大型商超市场等均建立爱国卫生组织。广泛开展周末卫生日、城市清洁日等活动,充分利用”小巷管家“”老街坊“”西城大妈“”朝阳群众“等基层群众工作特色名片,参加周末卫生日活动。12个区和37个乡镇已分别获得国家卫生区、国家卫生乡镇命名,朝阳区海淀区通过国家卫生区技术评估。
-
主持人
感谢东波书记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非常感谢钟东波书记和各位领导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向我们介绍”十三五“时期健康北京的情况,还有”十四五“时期健康北京整体工作的安排。同时,也感谢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首都卫生健康工作的关注和报道,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