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
田伟: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今天是北京市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发布会的专场,发布的主题是社会民生。"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取得显著成效,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天,我们邀请了北京市有关单位领导向大家介绍情况,并回答媒体记者关注的问题。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各位发布人: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先生;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红兵先生;
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贺锐先生;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国伟先生。
首先,有请北京市委教委李奕书记介绍有关情况。有请。
-
嘉宾
李奕:各位媒体朋友们,"十三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首都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和获得感均有明显提升,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教育现代化。回看"十三五"时期首都教育的发展成就,可以概括为九个"新"。
一是立德树人谱写新篇章。始终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成立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制定"4+N"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了首都教育改革发展顶层设计。实施"一十百千"工程,开展"四个一"活动,参与中小学生达到130万人次。扎实推进全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北京近9万名师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评价。
二是教育现代化迈上新台阶。主要教育指标均排在全国前列,若干指标位居首位,提前达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确定的主要事业发展指标。首都教育在普及程度、生师比、教育质量、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等方面达到发达国家水平。首都教育发展水平继续处于全国领先位置,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三是教育公平达到新高度。聚焦"七有""五性"要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热切期盼。五年累计增加学前教育学位23万个,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在"资源优质"和"机会优质"上同时发力,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有效破解择校难题,小学、初中的就近入学比例均达到99%以上,中考中招选择机会更为丰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四是教育质量实现新提升。北京地区有34所高校、162个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北京高校A+类学科数量占全国的44%。重点建设100个一流专业,实施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每年近万名学生受益。7所北京职业院校入选国家职业教育"双高计划"。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北京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学习自信心以及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效果持续保持前列。学生参加国际教育质量评测取得优异成绩。
五是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组织实施了新一轮中考改革,"校额到校""市级统筹"等方式对促进教育公平发挥了良好作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中高职衔接项目进一步拓宽了职业人才培养通道。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融通教育内外资源,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和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组织北京高校、科研院所、艺术院团共同参与中小学办学。
六是服务首都发展做出新贡献。高校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大科学装置建设与运营、技术转移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地区高校获国家科技奖"三大奖"数量占全国高校获奖数的22%,占全市获奖数的49.3%。建设22个高精尖创新中心,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100余项。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全市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到15.7年,教育为建设高精尖经济结构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七是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开创新局面。积极推动教育领域"疏整促"工作,以建设良乡、沙河大学城为重点促进部分中央高校向外转移。统筹全市优质教育资源在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14所优质学校。积极参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建设,4所援助学校办学水平明显提升,3所"交钥匙"学校建设进展顺利。以援疆、援藏等为重点深化教育对口支援和扶贫协作,为决胜脱贫攻坚做出了应有贡献,形成了北京经验。
八是教育保障能力实现新提升。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投入持续增加,结构不断优化。2019年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达到15.2%。教师工资待遇和社会地位不断提升。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出台中小学幼儿园安全规定100条,全市中小学幼儿园"阳光餐饮"建设覆盖率达到99%,为家长送上"定心丸"。
九是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夺取新胜利。北京教育系统始终把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构建起市、区、校三级防控体系,筑好教育战"疫"的"防火墙"。精心组织中高考等各类考试,做到了校园内"零感染",广大教师学生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北大援鄂医疗队,首都医科大学疫情防控志愿者等得到党中央的充分肯定。
随着"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完成,首都教育将在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上,全面开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和高水平教育现代化的新阶段。"十四五"时期,首都教育将努力在以下五方面实现更大突破。
一是在"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上实现更大突破。坚持党的领导与教育规律有机结合,持续提高首都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质量,筑牢全国政治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阵地,夯实文化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载体,扩大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窗口,巩固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支撑。
二是在满足市民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教育需求上实现更大突破。紧扣"七有"要求、"五性"需求,适应学龄人口规模快速增加和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趋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扩大教育资源供给,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是在适应科技发展、促进育人方式变革上实现更大突破。大力发展数字教育,努力构建新技术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和教育治理新模式,以新技术激发教育活力,培育教育发展新动能。
四是在构建开放融通充满活力的发展局面上实现更大突破。树立大教育资源观,促进教育系统内外资源融通共享,加快发展教育服务新业态,深化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建设人文校园、科技校园、绿色校园。
五是在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构建更加科学高效的教育治理体系上实现更大突破。坚持破立并举、统筹兼顾,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五唯"顽瘴痼疾,构建首都特色鲜明的科学评价机制。
-
主持人
谢谢李奕副书记的介绍。下面请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李红兵副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
嘉宾
李红兵:各位来宾、媒体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十三五"时期,北京市社会建设和民政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加强社会建设,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积极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职责。下面,我代表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向大家介绍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系统在"十三五"期间所做的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效。
一、首都民政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果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申博体育_bob电竞app-在线*官网民政业务的主要指标有1个,即"'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覆盖率,基本实现全覆盖"。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累计建成"一刻钟社区服务圈"1772个,覆盖98%以上的城市社区,达成预期目标。
我们取得主要成果有:
社会救助提质增效。建立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医疗、教育、住房、就业、采暖等专项救助为配套的"北京版"社会救助体系。率先实现城乡低保、低收入认定标准并轨和城乡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统筹。低保标准从十二五末的家庭月人均710元提高到家庭月人均1170元,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从十二五末家庭月人均930元提高到十三五末月人均2200元。大力推进社会救助"减证便民"改革,申请材料从16项减少到3项。建成街道(乡镇)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所330家,对全市有特殊需求的困难家庭开展个案帮扶。
养老服务快速发展。出台全国第一部居家养老地方性法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每年制定实施20多项政策措施,积极构建"三边四级"就近精准养老服务体系,建成运营养老机构544家,运营养老照料中心数量由2015年底的56家增长到2020年底的236家,社区养老服务服务驿站从无到有累计建成运营1005家。持续深化养老服务产业化、社会化改革,养老产业蓬勃发展,70%以上养老床位由社会力量兴建或运营管理。连续四年开展养老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养老机构重大风险隐患全部清除,医疗服务覆盖率达到100%,阳光餐饮覆盖率100%。统筹实施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高龄老年人津贴等制度,年发放补贴津贴19亿元,惠及老年人70多万;社会优待范围由原来65周岁以上老年人拓展到全体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累计制发养老助残卡470万,所有老年人通过刷养老助残卡可以免费乘公交、逛公园。
社会福利持续加强。实施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完善生活保障、医疗康复、残疾儿童护理补贴和婴幼儿重大疾病意外伤害保险补贴等政策。福利机构供养儿童补助、社会散居孤儿供养标准统一调整为每人每月2200元。新建儿童福利院5个,累计建成16个。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两项补贴"制度,截至2020年11月底, 累计发放补贴57.94 亿元,年均惠及残疾人约22 万人。
基层社会治理全面提速。时隔23年再次召开街道工作会议,出台《申博体育_bob电竞app-在线*官网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颁布《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深化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完善"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全面启动街道大部制、综合执法、社区事项准入等重大改革。全面推进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物业管理、生活垃圾分类,16个区、157个街道、3236个社区全部建立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市级部门下派到社区的填报表格精简84%,社区盖章证明事项从15项减少到6项。圆满完成全市村、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居于全国领先水平。城市社区议事厅100%覆盖,农村议事厅覆盖率超过70%。全市登记社会组织12953个,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4.2万个;专业社工机构887家,3.6万多人取得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实名注册志愿者超过441万人,志愿服务团体7.7万个。
基本社会服务便民利民。制定"七有""五性"监测评价指标体系,覆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生态环境等民生领域。全面实施婚姻登记跨区办理改革,大力推进"互联网+婚姻登记"服务,全市婚姻登记机构全部达到3A级以上标准。持续推进绿色生态殡葬建设。创新救助工作理念,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0万多人,成立寻亲专班,充分依托京津冀合作机制和衡水相关机构,帮助1039名长期滞留人员寻亲返乡找到了回家的路,为财政节约资金2亿元。修订《北京市促进慈善事业若干规定》,全市慈善机构救助困难群众32.9万人次。建成社区心理服务示范站(室)121个。深化福利彩票管理销售改革,累计销售福利彩票199.69 亿元,募集公益金64.73 亿元。
二、国家重大战略落实情况
积极推动国家重大战略落实,发挥社会组织联合党委政治核心作用,动员近3000家市区两级社会组织开展就业扶贫、消费扶贫、医疗扶贫、捐资助学等精准帮扶项目3500余个,总计投入20多亿元,助力我市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地区脱贫攻坚。
围绕养老服务、长期滞留人员异地托养、社会救助等"十大领域",推进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津冀两地养老机构已有4000余名北京籍老人入住,实现"养老政策跟着京籍老人走"。河北衡水市相关机构接收安置北京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2047人,成功寻亲返乡629人。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社会建设和民政系统聚焦民政服务机构、城乡基层社区、社会捐赠监督管理、清明祭扫服务、在鄂人员返京转运分流"五条战线",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5万多名民政服务对象"零感染",做好全市7104个社区(村)全面实行封闭管理,2627个无物业、无安保、无封闭条件小区防控工作,为全市6.3万名城乡社区工作者和实名注册志愿者免费提供专属保险,累计接收疫情防控捐赠资金16.5亿元、物资2900万件,历时80天圆满完成8.9万在鄂人员返京分流安置任务,平稳有序接待全市223处祭扫点清明祭扫群众75万多人。
三、形成十三个北京首创
1.全国首个地方性慈善信托管理办法出台。即2016年9月21日出台的《北京市慈善信托管理办法》。
2.京城老人首次实现异地享补贴。2017年10月16日起,"北京通-养老助残卡"首次实现京津冀异地刷卡支付,在异地养老的京籍老人同时享受异地养老补贴。
3.见义勇为英雄事迹首登大银幕。以北京市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楷模潘月兰老师为原型的电影《燃灯者》,于2017年9月24日上映,用文艺作品传递见义勇为正能量。
4.全国第一张社区法人"身份证"颁发。2017年11月3日,向东城区东华门街道韶九社区居委会颁发了全国第一张特别法人"身份证"--《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特别法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解决了村(居)委会办理诸如土地确权申请、车辆购置和报废等事项的不畅问题,标志着我国村(居)委会已正式具备法人资格,是新时代社区建设和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里程碑。
5.全国首家省级儿童福利和保护处成立。2017年率先在省级民政部门成立了首家儿童福利和保护处,加强儿童福利和保护工作,全面推进儿童福利事业由分散管理实现资源整合,打造完整的儿童保护工作体系。
6.北京首个区级"困服中心"成立。2017年6月27日,密云区在低保中心的基础上率先翻牌成立"困难群众救助服务指导中心",扩大救助范围,增加困难群众救助服务的有效供给,具备整合救助力量、统筹信息资源、实施监督管理等职能,有效提高救助服务质量和效率。
7.北京创建三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2018年5月28日,市委社会工委会同市委组织部,制定下发了《申博体育_bob电竞app-在线*官网建立健全我市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通知》,指导区、街道(乡镇)、社区三级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议事协商平台,引领驻区单位党组织共抓基层党建、共商区域发展,推动形成"区域化党建、多元性自治、开放式服务"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8.北京首次实现社会组织党建全覆盖。加强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健全北京市行业协会商会综合党委工作体制机制,在综合党委系统批复成立了464个流动党员党支部,组建了52个社会组织联合党委,建立了以联合党委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党建组织体系,形成社会组织党建"北京方案"。
9.北京率先出台养老服务行业诚信自律公约。2019年1月11日率先在全国发布了《北京市养老服务行业诚信自律公约及实施细则》,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养老服务机构及从业人员诚信档案,为规范养老服务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相关行为、提升养老行业诚信自律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10.北京第一部《社区管理与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发布。2017年,北京正式发布《社区管理与服务规范》,对居民所关心的社区安全、环境、服务,及社区组织提供的项目配制和要求进行规范和界定,标志着北京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已经进入健康规范和法制轨道。
11.全国首个居家养老服务系列标准出台。2019年6月,北京市发布七项《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系列规范》(即"北京居家养老服务地方标准"),涵盖了居家养老服务中普遍涉及的助餐、助医、助洁、康复等服务,将全市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养老机构、养老照料中心、养老服务驿站等均纳入实施范围,未来北京居家养老将进入统一的"标准化"服务时代。
12.北京首个5G新型智慧社区落地实施。2019年5月,海淀区志强北园社区借助5G通讯技术、人工智能(AI)、大数据、物联网(IOT)、云计算等核心技术,试点打造首个5G新型智慧社区,社区日常管理和服务实现"秒级通信",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一个更加安全、方便、快捷的生活环境。
13.北京第一个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投入使用。2019年7月17日,北京市首个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在海淀区羊坊店街道铁西社区正式投入使用,为居民改善家庭及邻里关系、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基层社区创新治理提供了新途径。
展望"十四五",社会建设和民政将着力建立"五大体系":一是率先建立适应全面小康的基本民生保障体系,二是率先建立大国首都超大城市特色的基层治理体系,三是率先建立适度普惠公平均等的基本社会服务体系,四是率先建立强有力的基础支撑体系,五是率先建立顺畅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我们将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建设"最有温度、最接地气、响应群众诉求最快"的部门,为首都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我需要发布的内容就这些,欢迎记者进行提问,谢谢!
-
主持人
谢谢李红兵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贺锐副局长介绍有关情况。
-
嘉宾
贺锐: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
按今天发布会主题,由我向大家介绍人力社保部门"十三五"工作情况和"十四五"工作展望。
一、"十三五"工作情况
"十三五"期间,全市人力社保系统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主动服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就业质量显著提升,社保改革不断深化,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为构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就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推出系列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举措,推动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配套衔接、集成发力,实现促进就业与鼓励创业并重、帮扶就业与预防失业并重、发展新业态与为企业减负并重,就业优先的政策导向逐步显现。聚焦疫情防控大局,制定出台"免、减、缓、返、补、保"等一揽子30余项援企稳岗政策,为企业减免社保费1423亿元,牢牢守住了就业基本盘。全市就业总量由"十二五"末的1186.1万人增加到目前的1273万人。
(二)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健全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发挥政策引领、培训支撑、服务提升的作用,实现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五年来,全市一、二、三产就业人数比例由4.2:17:78.8调整为3.3:13.6:83.1。健全劳有所得保障机制,劳动者收入基本与经济增长同步。全市企业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超过95%,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三)劳动者技能显著提升。实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完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完善培训、实习、就业全链条服务机制。推行高精尖产业技能人才清单式培养,年均补贴性培训60万人次以上。疫情期间,在全国率先实施以训稳岗和以工代训政策,成为稳岗扩岗新引擎。全市技能人才达到347.5万人,高技能人才突破百万,有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
(四)创业活力不断增强。服务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快打造"双创"升级版,大创园、文创园、大学生创业板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打造集项目推介、贷款融资、指导咨询、孵化服务为一体的创业服务链条,有效激发创业活力。推进"千名创业导师培育工程"、"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东升杯"国际创业大赛等品牌。创造性推动大学生创业服务平台和创业板建设,让创业"进口有政府服务,出口有市场承接",目前上板企业147家,融资11亿元,带动2500余人高质量就业。
(五)重点群体帮扶有力。深化高校毕业生实名制服务和"一生一策"帮扶,推出专属"京尤码",为毕业生提供实名制、精准化服务保障,本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100%就业。通过促进单位招用、鼓励灵活就业、公益性岗位托底,五年来帮扶73.1万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4万人,大力支持返乡下乡创业、就地就近就业。
(六)就业服务日益精准。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与经营性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双轮驱动、融合发展,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打破户籍、区域、线上线下限制,更加规范、便捷、高效,打造"回天地区"10公里职住平衡服务圈。高标准建设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全面放开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外资比例限制,全市1900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年营业收入达到4000亿元。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共享用工和急聘用工四个服务平台综合发力,高效保障疫情期间企业复工复产。
(七)就业权益有效保护。在全国率先建立以银行保函替代现金方式缴纳保证金制度,在工程建设领域开创"三全"管理模式。建立典型案例发布制度,实施"护薪行动",推行"一裁终局",在仲裁环节有效化解劳动争议。
(八)社保待遇大幅提升。建成城乡统一、覆盖全民的社保体系,完成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金市级统筹,实现本市社保制度全险种基金市级管理的统一。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比"十二五"末增长约33%。
二、"十四五"工作展望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两区"建设方案,紧扣"七有""五性"要求,适应"双循环"战略,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化解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扎实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
(一)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健全财政、货币、就业等政策协同和传导落实机制;聚焦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功能定位,持续优化就业结构;落实"五新"规划,开辟就业新空间;注重缓解"两难"就业矛盾,加快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有效防范化解失业风险,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二)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工伤保险制度,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功能,完成民生卡"多卡合一"建设,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保障适度、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健全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和劳动纠纷调处机制,推动"互联网+调解平台"街乡全覆盖,加大根治欠薪力度,积极稳妥化解劳动关系矛盾,促进劳动者稳定就业、体面就业。
我就通报这些,谢谢大家。
-
主持人
谢谢贺锐副局长的介绍。下面请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张国伟副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
嘉宾
张国伟:大家下午好!
北京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推进新版城市总体规划落地实施,大力加强"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建立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情况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不断增加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逐步形成"租、购、补"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全市共开工建设各类政策性住房约33.4万套,竣工约29万套。
(一)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牢牢兜住民生底线。把群众满意作为首要标准,持续简化优化公租房申请手续,申请表格由"一本"变"一页",填写内容减少60%以上。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申请材料实现"零证明"。聚焦特困群体,加快推进特殊困难群体住房保障工作,目前全市纳入"七有""五性"监测范围的低保、低收入家庭保障率提升到99.66%,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扩大到重残、大病四类家庭,保障率也提升到96.04%。"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分配公租房16万套,帮助40余万居民改善了居住条件。
(二)调整完善市场租房补贴规定,有效盘活存量房源。今年8月1日发布实施"升级版"的市场租房补贴规定,进一步"提标扩面",鼓励更多家庭通过租赁市场房源解决住房问题。准入条件由家庭人均月收入不高于2400元调整为不高于4200元,涨幅75%;分档补贴标准,最高补贴由2000元提高到3500元,最低由200元提高到1000元。8月1日以来,全市申请备案量和发放金额大幅增长,8月-11月,受理新增申请市场租房补贴9755户,是去年同期9倍、受理量为去年总量的2.8倍;完成备案4078户,是去年总量的1.2倍;仅11月当月就为1.5万户家庭发放市场租房补贴3000余万元,较去年同期增加近1300万元。"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发放市场租房补贴近10亿元。市场租房补贴的保障方式,居民可以灵活选择市场存量房源,满足子女就近上学、就医、就业等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居民在办理相关手续的次月即可领取补贴,实现即时保障。
(三)积极试点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拓宽房源筹集渠道。作为2017年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确定的首批13个试点城市之一,北京市积极推进集体土地建设试点工作,有效推进低效集体土地"腾笼换鸟",变"瓦片经济"为"楼宇经济"。集租房建设突出面积不大功能全、中小户型品质高、单套租金总价低的特点,90平方米以下中小套型与职工宿舍占总量的90%,其中非成套房源接近50%,弥补租赁市场同类品种房源供应缺口,适应新市民、年轻人租住需要。统筹考虑区域产业整体布局,重点在"三城一区"和功能区周边选址,并通过加强交通、商业等配套设施建设,带动城乡环境整体提升。丰台区成寿寺集租房项目作为我市第一个试点后面向社会租赁运营的项目,首批入市房源7天内即全部租罄,深受市场认可和欢迎,其中75%的租户为在京工作的新市民。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开工41个项目,可提供房源约5.5万套。同时,组织利用闲置商场、写字楼、厂房等改建为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提供小户型、低租金的床位式租赁住房,已改建13个项目,提供房源3600套(间)。
(四)大力发展共有产权住房,支持无房家庭置业需求。在总结各类产权型保障房经验的基础上,2017年本市出台了共有产权住房管理办法,通过政府与购房人按份共有产权,满足无房家庭首次购房需求,实行封闭管理、循环使用,从制度上打消投机需求,让住房回归居住属性。公开销售房源与申购家庭数量的供求比从2017年的1:400下降至目前的1:13,供需矛盾大大缓解。发布全国首部《共有产权住房规划设计宜居建设导则》,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由专家评审把关,新建项目全部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实施"所见即所得"的全装修成品交房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供应共有产权住房项目74个、房源7.8万套,4万余户家庭已购房。
二、"十四五"期间工作
"十四五"期间,北京市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精神以及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北京高质量发展,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目标。
一是调整优化公租房政策。继续大力发展公租房,通过新建、改建、收购、长期租赁等方式,有效增加房源供应。提高公租房备案家庭保障率,全力解决大病、重残、老龄等重点保障对象住房困难,实现应保尽保。积极推进资格申请移动端系统建设,计划于明年试运行,实现全程"网上办"。
二是加快集租房建设供应。进一步加大集租房建设力度,按照毗邻功能区和产业园区、毗邻交通枢纽、毗邻新城的选址原则,鼓励功能混合,促进职住平衡、产城融合。同时,加快推进竣工交用,明年计划向市场供应集租房5000套左右,重点解决新市民等群体过渡性居住需求。政府搭建房源供需平台,实现供地信息与开发建设、用房单位有序对接,鼓励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参与建设并持有运营。继续推进一批存量低效商业、办公、厂房等建筑改造为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多方式多渠道稳定租赁市场。
三是加大市场租房补贴力度。组织市场租房补贴政策落地实施,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符合条件的家庭通过货币补贴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积极推进市场租房补贴网上登记发放,正在联合北京通APP开发掌上办理业务,居民可以直接在手机终端上登记领取,无须再到街乡窗口办理,实现发放补贴"零次跑"。目前系统正在开发测试当中,计划于明年试运行。
四是有效增加共有产权住房供给。优化共有产权住房项目选址,在新城区域交通方便、配套完善地区优先供应,按需配置共有产权住房地块、布局和供应时序,带动中心城区人口向新城转移,实现职住平衡。修订完善共有产权住房宜居建设导则,拟按照建筑层数执行差别化面积标准,有效增加居住空间,倡导多居室精细化套型设计,增加图书馆、健身房等公共空间,进一步提升居住品质。
五是推进住房租赁条例地方立法。强化长租房管理,控制企业资金池。强化联合监管和信用监管,规范租赁市场秩序,维护租赁各方合法权益,使住房租赁回归服务属性。
-
主持人
谢谢张国伟副主任的介绍。通过各位领导的介绍,可以看到五年来,北京市坚持办好民生实事,在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显著成效。下面,我们把时间交给在座的记者朋友,请大家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媒体的名称。
-
记者
北京电视台:虽然目前基础教育的学位相对平衡,但随着二孩入学等来临,学龄人口发生变化,是否会带来新的压力?在"十四五"时期,如何进一步增加基础教育学位供给?"十四五"时期,我们如何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
嘉宾
李奕:受出生人口增长周期和"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十四五"时期,全市从小学到高中,适龄人口规模快速增加,学位需求压力将明显加大。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市教委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近期,市政府已经批复市教委等六部门研制的《申博体育_bob电竞app-在线*官网进一步加强全市中小学学位建设的工作方案》。我们将结合方案的实施全面做好"十四五"期间的学位保障和供给工作。
首先,从数量方面,主要是多渠道增加学位资源供给。我们将加快中小学学校建设,到2025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和接收居住区教育配套中小学150所左右,完成后新增学位16万个左右。支持学校整合校内空间资源,通过各类教室复合利用,增加学位数量。统筹区域内职业教育、校外教育等资源,积极用于补充中小学学位缺口。指导各区收回出租、出借教育用地和校舍用于补充学位。加强学区内、学校间的资源共享,充分提高学位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考虑小学、初中、高中入学高峰的动态变化,建立各学段用地用房腾挪调配机制,优先保障学位紧张学段的需求,应对不同时期的入学高峰。
其次,除了数量增长,我们更加关注质量提升。我们将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市级统筹,在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等重点功能区和人才聚集区,规划建设17所左右优质中小学学校,建成后提供优质中小学学位5万个左右。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继续加大城区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向郊区辐射力度。完善学区化治理体系,科学划分学区范围,实现学区内教育教学协同推进、优势互补。健全集团化办学机制,加大场地设施资源和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的统筹力度,帮扶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巩固高校、教科研部门、民办教育机构等资源支持中小学发展成果。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设附中附小。
十四五时期,将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统筹协调,落实五育并举,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放管服相结合,释放办学活力,为孩子成长提供更丰富的资源和成长空间,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
记者
《北京日报》记者:我的问题想问一下市人力社保局的贺局长。近年来,随着北京市转型升级发展,新业态就业日渐已经成为就业的重要力量,在适应新业态发展,鼓励灵活就业方面,北京市有什么具体举措?
-
嘉宾
贺锐:谢谢这位媒体朋友。今年7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引导劳动者合理有序经营。"这就是释放一个明确的信号,强化对灵活就业的支持和引导。今年受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冲击,就业形势严峻,就业任务艰巨。既要保存量也要拓增量,既要稳住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也要善于从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中挖掘就业潜力。可以这么讲,灵活就业规模大、空间大,方式灵活,是保就业、增收入、促稳定的重要途径。
今年,围绕落实国办《申博体育_bob电竞app-在线*官网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聚焦本市"五新"发展规划,北京市出台了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实施办法,加强对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就业支持。主要包括:
一是扩大人员范围。鼓励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等群体从事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持续扩大就业增量。
二是允许缴纳社保。本市城镇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办理就业登记的农业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就业见习期间的见习人员可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目前缴纳社会保险的灵活就业人数已经达到66万人。
三是给予社保补贴。对满足一定条件的群体,这里包括对户籍登记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初次进京的随军家属、毕业离校2年内的北京市高校毕业生等,这些群体可以申请享受三到五年的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每人每月可补贴958元。
四是鼓励新业态灵活就业。注重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注重发挥数字平台经济对新业态的推动作用,鼓励高校毕业生、年轻群体到新业态实现灵活就业。比如,对京东、滴滴、美团、顺丰等平台企业,鼓励其开发骑手、快递员、专车司机、单车运维员等灵活就业岗位等。
下一步,我们继续坚持促就业举措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能用尽用,将灵活就业作为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抓手,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清理取消对灵活就业的不合理限制,支持个体经营、非全日制以及新就业形态等多渠道灵活就业。谢谢!
-
记者
香港紫荆杂志社紫荆网记者:谢谢主持人,请张国伟副主任回答,谢谢。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北京市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通过的国家及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均明确提出要推进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的有关要求,请问下一步北京市有什么计划和具体政策措施?谢谢。
-
嘉宾
张国伟:北京市将进一步加大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租赁住房力度,我委已牵头研究《申博体育_bob电竞app-在线*官网进一步加强全市集体土地租赁住房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近期可印发实施。意见围绕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完善建造方式、加强租赁管理、税费金融支持等五个方面提出18条具体措施。
一是规范建造标准,打造宜居宜业社区。意见规定项目可弹性、合理配置集租房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间距及日照标准。按照住宅、公寓、宿舍分类明确集体土地租赁住房设计标准,根据区域配套情况,适当提高项目商业配套比例,最高可提至地上总建筑规模的15%,依据租赁对象需求,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位。
二是创新金融模式,降低建设运营成本。意见规定鼓励金融机构对集体经济组织提供金融支持,引导保险资金、住房公积金等长期资金参与集租房建设。纳入公租房建设筹集计划并按照公租房运营管理的,可享受相应税费优惠政策。集体土地租赁住房的水、电、气、热按居民价格执行。
三是加强供需对接,严格租赁运营管理。意见要求各区提高集租房供地质量,统筹考虑园区就业人员、中心城区疏解人口及本区公租房备案家庭、新市民等群体租赁需求,鼓励管理部门趸租或直接面向本区公租房备案家庭出租。在管理部门统筹指导下,项目建设单位将房源直接对接用房需求集中的社会单位。严禁集租房"以租代售"。
市住建委官网上已设立集体土地租赁住房专栏,将动态更新集租房政策、建设等相关信息,有参与建设或集中租赁需求的单位,可到市住建委官网了解。
-
记者
《北京青年报》记者:"十三五"期间出台了哪些养老惠民政策,请您给大家再说一下。谢谢。
-
嘉宾
李红兵:感谢您对养老服务体系的关心。这可能也是我们市民所关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刚才前面我已经就一些具体的成果作了介绍。这里我想为大家用这样几块数字,1、3、5,"十三五",我就用1、3、5,对于"十四五"期间用1、3。也就是1、3、5、1、3的数字给您回应。
第一个"1"是"十三五"期间北京的养老服务体系的推进。是一法贯穿了"十三五"的全部,也就是北京市居家养老条例,从起草到立法进程,到执行,推动落实是在"十三五"期间来推动的。这个过程中以这样一部法律聚合了来自于党委、政府、人大、政协,也聚合了市场、家庭、社会各方力量,不断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可以说通过这五年的努力,北京的养老服务体系中的政策体系、供给体系、监管体系和支撑体系四梁八柱基本形成。
"3"是这段时间做了很多的工作,跟老百姓紧密相关的是"三张床"。第一张是集中养老这张床,我们在街乡镇层面的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完成了全市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全面布局和布点。第二张床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临时托养和供需对接的这张床,建设了从无到有的全市1005家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其中分布在农村地区的幸福晚年驿站基本上接近500家。第三张床是家庭照顾这张床,基于养老服务机构对家庭养老的支撑和支持,使我们的失能老年人在家里获得专业服务的这张床。这张床的形成是由于"十三五"期间完成了三个全面调查来实现的。对全市的失能老年人进行了全市筛查,形成了16.7万的失能老年人名单后才开始后续建设。对全市居住养老服务设施4401座进行了全面的设施普查,知道了我们的家底和缺口才开始了建设,进行了精准帮扶调查,不仅关注了北京的老年人,而且把跟他们同样有长期照顾服务需求的残疾人,困境儿童乃至经济困难的对象都在一起作为精准服务对象,通过三个调查了解了北京从供需端,从两端的各自面临的问题乃至需要改革的基本方向。最后,在老百姓这儿形成了我们这三张床。通过三张床形成了长期照料服务的基本骨架,同时加载了围绕失能失智老年人的相关各种服务,加载了包括照料和医疗护理两个层面的主要服务相关的内容,同时把康复辅助器具,邻里互助的各方观点内容和体系加载在上面。以街乡镇为主要特征的区域养老服务联合体,它的基本构架已经基本形成。这是我要讲的"3"。
"十三五"期间还有五个值得提的重点突破。一个是表现在所有的失能失智老年人的三项补贴,通过这项补贴,把涉及到需要有长期照顾需求的,经济困难的,面临高龄衰弱的,面临重度失能的、重度残疾的相关人员的护理补贴和高龄津贴服务补贴形成完整的补贴体系,拓展到60岁以上的社会优待体系,形成了全市所有老年人能享受的社会优待、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的保障基本体系基本构成。第二是对社区服务驿站,养老机构的床位运营补贴和流量补贴。第三是服务和支撑体系。第四是质量管理,这是在"十三五"期间表现最为明显的特征,涉及到养老服务领域的监管,这是"十三五"的弥补空白的一项工作。第五是养老产业,集中社区+养老机构的模式探索,在全国也走在了前列。这是"十三五"第五个主要的特征。
下一步的"十四五",我们也强调一个"1"。这个"1"是今年办公厅的17号文,在全国各省市里,第一次明确了所有的失能失智老年人是我市基本养老服务对象。这意味着吹响了"十四五"期间要构建面对失能失智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号角,这是我要说的"十四五"的"1"。
"十四五"的基本建设是围绕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有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距离近,所在的街乡镇的区域,像市教委李奕书记介绍的,以居住地就近配置。二是够得着,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照料中心和驿站,能够对老人提供长期照料服务。第三是可承受,养老价格是服务对象可承受的。
-
主持人
感谢李红兵副局长的回答。由于时间关系,提问环节到此结束。社会民生工作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社会民生工作密切相关单位的领导向大家发布了大量的信息,非常感谢各位领导出席今天的发布会,同时我们也希望媒体朋友继续关注并报道北京社会民生的相关工作。本场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