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说北京:古代祭祀场所有讲究,天地日月可不能拜错了
视频来源:首都之窗 发布时间:2020-03-17 16:38
来北京,必须要去“五坛”转一转,
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
他们对称分布在故宫的东西南北。
现在的热门景点,原是古代皇家的祭祀场所,
古代祭祀为何设立了这么多场所?
还是颇有讲究的。
今天,就让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建筑历史研究室研究馆员李卫伟来告诉大家其中的“门道”。
上一期《趣说北京》细数了老北京口中的“九坛八庙一口钟”具体都有哪些,其中,“九坛”中的“坛”即祭坛,东汉《说文解字》释为“坛,祭场也”,原义是指在铲除杂草的平坦地面上,用土筑堆用于祭祀神灵的高台,所谓“筑土为坛,除地为场”。
在古代祭祀礼制建筑当中也分“大中小”,如天坛、地坛、太庙都是最高等级的“大祀”场所,而日坛、月坛则属于“中祀”祭祀场所。像祭祀“风雨雷电”等多为“陪祀”,地位不高,则会在先农坛或者天坛举行其他祭祀时一同进行,所以这种祭祀又被叫做“群祀”或者“小祀”。在古代,祭祀等级和场所规模是成正比的,天坛和地坛的建筑规模要大于日坛和月坛,而先农坛、先蚕坛等祭祀场所的规模则更小。
当然,历朝历代都会对祭祀场所的规模和仪式流程有所调整。比如,明清的祭祀仪式就有所差别。明代皇帝在祭天之前要亲自到天坛或地坛进行斋戒和祭祀。到了清代,雍正皇帝就把祭祀仪式的流程给改了,他在祭天之前,先在故宫进行一定时间的“内斋戒”,之后再去天坛里面进行祭祀,这样免于每天住在坛庙里面影响了办公,同时也比较安全。
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和先农坛,这“五坛”分别置于故宫的东西南北,可见它们在古代皇家心目中的地位不一般。
为什么皇帝要祭天地日月和山川河流呢?爱刷清宫剧的网友们一定对“天子”这个词不陌生,它至少每集都要出来“露个脸”。古代皇帝又自称“天子”,也就是“天的儿子”。天为父、地为母,日月是他的兄弟。古代将皇帝定义为自然与人的沟通者,联结着宇宙和万民。故宫的大清门前有一副对联“日月光天德 山河壮帝居”,也可以看出皇帝被赋予了承载天地的使命,来管理人间百姓和统治万民治理国家。下次再去“五坛”用心感受一下古代皇帝祭祀时候的神圣之感吧。
下一期,我们将会为大家介绍比故宫坛庙规模还要大四倍的天坛,如何从一个圆形的土台子,变成了现在的模样,不要错过哦!
阅读全部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