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孩子爱上非遗,传承非遗技艺,让学生们有更多发展空间,是我作为一名京绣教师的责任。”这是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非遗专业教师何洪杰的一句“口头禅”。
1988年出生的何洪杰出身于工艺美术世家,受家人影响,深爱中华传统文化,2008年开始学习刺绣技艺,2019年正式拜师,师从京绣第六代传承人李凤茹老师,深入学习京绣技艺。
京绣又称宫绣,是“燕京八绝”之一,被誉为“针尖上的国粹”, 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京绣纹样主要有山水花鸟、龙凤麒麟等,呈现荣华富贵、国泰民安的吉祥景象。
作为第七代京绣非遗传承人,何洪杰一直在用自己的力量,致力于将京绣传承下去。她在学习京绣之初,因为长时间练习,导致了比较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半年都不能正常行走。
一路走来,有再多困难,何洪杰都没有放弃,用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开发创新京绣作品,传承京绣技艺。何洪杰介绍,完成一件绣品,还需要设计草图、绘制纹样、扎稿、磨稿、扎稿、上绣绷等工序,每一道都十分精细。
进入工作岗位后,她将对京绣的热爱延续到了教学中。何洪杰说,为让课程更加丰富,非遗专业还在专业课程中引入了北京扎燕风筝、扎染、宫廷团扇、玲珑枕等多门非遗选修课,让孩子们丰富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为了更好地开展京绣、木工、玉雕、景泰蓝、金工五门非遗核心课程,何洪杰拜访了数十位非遗传承人。在学校开启“工坊式”人才培养模式后,从师生关系进入到了亲人般的师徒关系,这种传承不仅仅是师傅对徒弟技艺的传授,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价值观的塑造。
不只孩子跟她学,还有不少家长跑来找她:“何老师,能不能也教教我们呀”。何洪杰很乐于解答任何人的问题。她发现,一个孩子可以带动一个家庭。
这些年,除了跟随师父进行系统学习,何洪杰还拜访了多位京绣领域的师傅,向他们请教技艺。同时,她还带领学生们,参观各个博物馆,近距离地感受京绣文化的魅力。
作为一名教师,立德树人是根本任务。何洪杰在教学中,不仅教会了学生技能,还要进行课程思政教育。何洪杰所教授的课程《京绣产品设计与制作》成为非遗教育的典范。该课程2021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课程思政示范课,2023年被评为国家级在线精品课。
何洪杰有几件得意的作品,其中《江山千里绣》作品长3.4米、宽56厘米,取材于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用京绣技法还原了原作青绿的江南山水。她带领12个孩子历时八个多月的时间顺利完成了这项任务。
为了展现时代风貌,何洪杰和学生们选取了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的特色风物和建筑绣在其中,实现了传统非遗技艺和现代设计的融合。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岁华诞,何洪杰设计绣制了京绣作品《百花齐放,为党祝寿》,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博览会银牌;《江山千里绣》获北京工美杯铜奖;《湖中芦苇映祥云,卢沟古桥望晓月》获“丝路工匠”国际技能大赛一等奖。
面对传承与创新。何洪杰按照老一辈传承人的技艺和工艺流程,严格地传承下去。她认为非遗传承人肩负的不是复刻传统的东西,不能让眼光受局限,而是“守正创新”,使京绣作品更加符合现代的审美和需求。”
除传统京绣,何洪杰在《六合同春》和《江山千里绣》作品中制作了文创产品。同时结合节气和节日,设计了一系列的车载香薰、手机壳、冰箱贴等大家生活中常用到的文创产品。
何洪杰表示,现在国家和社会都非常重视非遗教育和传承,作为京绣传承人,她常常参加非遗进校园和非遗进社区等活动,通过活动,让更多人喜欢京绣并参与其中,让世代相传的京作手工技艺持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