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冬奥会,到WTT中国大满贯2024,首钢园近些年频频与体育大赛结缘。以赛为媒,世界的目光投向于此,并从首钢园出发,看到石景山的蝶变新姿,看到北京城的日新月异,看到新时代中国的复兴气象。“虽有智慧,不如乘势。”体育盛会,是运动员追求卓越的竞技舞台,也是承办城市生长拔节的有利契机。
翻开北京的城市发展日志即可发现,亚运会、奥运会、冬奥会三大重要节点,串起了沧海桑田的三十余年,书写了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上世纪80年代,为了践行办赛承诺,北京开启了又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通过打通中轴线、修桥铺路、建造场馆、建设亚运村,城市面貌焕然一新。2001年7月13日,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说出“北京”二字时,京华大地沸腾了。接下来的7年时间里,北京城成为世界上建筑吊车最多的城市。几天一个样,几年大变样。当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授予北京,京津冀协同发展顺势有了重要抓手,“一条高铁、多条干线”串起三个赛区,“交通线”联通经济圈、生活圈;崇礼小城化身滑雪小镇,“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有了真实映照。历史生动证明,承办体育盛会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加速器,伴随城市面貌更新、声名远播,承办城市市民的精气神也会得到极大提振。正是着眼于体育盛会的带动效应、综合效益,石景山紧紧把握着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众所周知,作为“首都钢铁工业的摇篮”,石景山因服务“京西八大厂”而建区并不断发展。时过境迁,理念革新,石景山告别了钢与火,正以新首钢复兴牵引带动,全力推动“京西八大厂”整体复兴,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高水平建设首都城市西大门。这场深度变革中,首钢园把山、水、工业遗存和现代展会、现代产业结合起来,聚焦“体育+”,做出了不少精巧文章。在北京冬奥周期,老厂区的精煤车间、职工宿舍区陆续改造成花样滑冰、短道速滑、冰壶和冰球四块冰场,用于国家队训练备战;首钢电力厂“重生”为香格里拉酒店,成为北京冬奥会官方接待饭店之一。后冬奥时代,首钢园一跃成为北京网红打卡地,首发首秀首展活动和慕名而来的游客接踵而至。此番WTT中国大满贯2024的落户,场馆顺利完成“冰乒转换”,在北京冬奥会时惊艳世界的首钢园再次让人看到了新可能。可以说,从“工业锈带”到“城市秀场”,曾经铁水奔流的高炉换了种方式延续热度。一场重大体育赛事对于城市发展的馈赠是多元的。如果说赛事带动的基础设施改造是一种有形遗产,那么通过举办盛会带来的市民自豪感的提升、市民对体育生活方式认同感的提升、城市和国家的全球认可度的提升,则是一种无形遗产。这种形象的重塑、精神的提振,对于当今的石景山而言,殊为珍贵。人是发展的第一要素,传统工业区的成功复兴,归根结底要依靠人的与时俱进、力争上游,说白了,得把大家再创业的干劲调动起来。石景山区走出了一条具有“首钢特色”的工业遗产再利用之路,首钢园成为集商业、科技、体育、文旅等多种业态于一体的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和跨界融合的都市型产业社区。手握这张亮眼的成绩单,石景山期待被更多人看见,看见这方热土的自强不息,看见城市更新的与时俱进,看见“腾笼换鸟”的生机勃发。以赛为媒,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石景山站在了聚光灯下、金话筒前,自信地将复兴故事讲给所有人听。对生活于斯、奋斗于斯的人们而言,这一时刻无疑充满了骄傲与自豪。很多媒体注意到,本次赛事中,观众的整体素质也可圈可点。比如,比赛期间孙颖莎等选手呼吁观赛慎用闪光灯,球迷在赛场内会自觉提示身边人拍照关掉闪光灯;比如,散场离席,不少观众还主动捡拾身边垃圾,帮助观众席保持干净整洁。“比赛打得激烈,我们看得过瘾。球员为我们奉献精彩比赛,我们理应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我是石景山人,国际顶级比赛在家门口举办,我们一家人都特别自豪。”诚如一位观众所言,每个人都是这座城市的主人翁,当更多市民参与公共事务、关心地区发展的热情被调动起来,复兴发展就有了更充沛的源头活水。从大家笑容里的自信与自豪即可看出,体育赛事吸引人,体育精神感染人。石景山区对体育赛事的高度重视,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路,也是一种科学合理的选择。当人们重新认识石景山,体育盛会的价值也超越了体育,而成为一个不断提振人心、凝聚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体育赛事已经成为燃动城市的新活力,北京冬奥会、WTT中国大满贯2024等案例的大获成功鼓舞着石景山的信心。一直到2028年,石景山区将连续五年举办WTT中国大满贯赛事。另外,石景山区还要举办2024—2025赛季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通过“观看一场赛、玩遍一座城”,赛事“流量”将持续转变为经济“增量”。
以更长远的目光来看,通过办赛、营城双向融合促进,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和发展能级,擦亮石景山“双奥之区”金名片,这将为石景山区后冬奥时期文化、商业、体育、旅游等多个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从相关部门,到产业园区,再到广大市民,都应当积极参与进来,让更多重大标志性活动成为展现地区形象、促进地区发展、振奋人民精神的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