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机关团委书记
尹宇
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查了相关资料,高质量发展不是新提法,但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明确提出来,这应该是第一次。
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新表述,当时是针对经济发展提出来的,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来高质量发展扩展到其他方面了。虽然扩展到其他方面,但是经济仍然是主要的基础。经济上稳住了,其他方面才有可能。因此,我理解高质量发展,首先是还是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改革开放以后,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再往前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也就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仍需要建立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个前提基础之上。
同时,高质量发展又不仅仅是对经济发展的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仅仅是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作出了明确部署,那就是“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落脚点就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具体包括五个方面,那就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其中,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高水平”应当如何体现?我理解,就是要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这个事情说起来都是这个道理,但做起来是很难的,需要各级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一步完善相关规章制度,通过高水平的市场运行机制,推动构建高水平的市场经济体制。
对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里既表明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表明了实体经济特别是产业发展对于经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发展实体经济,就是要使经济“脱虚向实”,让未来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的长期发展,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此同时,这也是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提升,让我国实体经济焕发出更为强劲的活力。
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二十大报告强调,“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今年经济委承担的京津冀主席联席会议主题是“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这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我理解,必须把区域协调发展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去谋划,不是要求各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达到同一水平,而是要根据各地区的条件,不断完善区域分工、优化空间布局、加强优势互补,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释放经济发展潜力,形成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