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提出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推动实现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背景的硕士学位科学教师,确保每所学校至少有1名科学副校长。
教育部要求,将学生平时实验操作和参加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等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将实验操作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纳入理化生等实验操作。实验操作任务的设计,要侧重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融入对实验原理理解、探究方案设计、科学论证、结论构建等方面的评价。
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配齐配优科学类课程教师、配备科学副校长、做好科学类课程教师培养培训、探索建设区域科学教育中心、加强科学教育资源对接转化等具体措施,引领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取得突破。其中,科学类课程教师主要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改革教学评价,推进“教学评”一体化落实,切实提升育人实效。
学校要在课程实施方案中强化科学教育,提高科学类课后服务比例,加强校园科学文化建设,基于核心素养开展教学评价,统筹校内外优质科学教育资源,推动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落地执行。(何蕊)